前置期又被称为提前期,是指从发出订货单到货物的时间间隔。根据不同的标准,前置期可以分为若干类,包括交付前置期、生产前置期、物料筹措前置期等。
交付前置期
客户从实际订购到收到产品之间的期间。在事先备有库存商品的情况下,物流配置的所需时间就是前置期。在店铺直接购买商品时,前置期为零。在订货设计生产的情况下,生产前置期和研发前置期之和就是交付前置期。营业部门所说的“前置期”通常是指“交付前置期”。
生产前置期
实际生产产品所必需的期间。分为包括物料筹措期和不包括物料筹措期(仅为工厂作业时间)两种情况。工厂方面所说的“前置期”通常是指生产前置期。
在订货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生产前置期延长,那么交付前置期也会相应延长。而在备货生产的情况下,生产前置期延长的话,就必须持有大量的安全库存。
生产前置期中除了制造设备和制造人员实际作业的时间之外,还包含了程序更换等制造准备时间、等待制造设备档期或者是等待零部件到位的滞留时间等。一般来说,准备时间和滞留时间往往比实际制造时间要长。
物料筹措前置期
是指从发出物料订单到收货为止的期间,需分为采购单位持有库存和收到订单后开始生产两种情况。在大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当中,有些人仅仅是以承包企业必定持有库存为前提来理解物料筹措前置期的。这就是将物料筹措前置期设定为两天或者是三天的情况。然而,仅以这一数值来考虑物料筹措前置期是很危险的。承包企业要实现这一数值,就必须事先根据预测准备库存。如果承包企业忽视了这一风险对策,就极有可能在设定的前置期内无法交货。为此,在考虑物料筹措前置期方面,还有必要考虑到交易对象的风险对策状况。
研发前置期
是指开发和设计的期间。在订货设计生产的情况下,会出现研发前置期占据了整体前置期大部分的情况。
如果设计作业拖延的话,后续的工序就没有了充裕的时间而不得不加班加点,结果可能会导致无法确保产品的高质量。因此,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到研发前置期。
前置期一般就分为以上几种,而物流公司需要注意的是这几种前置期的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制定物流规划时需要区别对待。